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信息动态 >心得体会>培训心得

井冈山红色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Chinese websites 发布时间:2020/7/4 13:53:08

2018年7月4日到7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文学院及总务后勤处教工党支部组织的组织力建设培训班,培训过程充实紧凑、收获满满。

       本次培训内容很丰富,有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等。

       茨坪西北面七公里处的大井,参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的旧居,重温那段红色的革命岁月。这里群山成岭,松竹交翠,古树成林,溪泉清冽。大井村中央,有一座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1929年1月底,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后,敌人窜入大小五井,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焚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1960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作为纪念。屋后这两棵大树,一棵红豆杉和一棵柞树,曾被大火烧毁树枝树干,后又起死回生,如今常年青翠,被人称为神奇的“常青树”。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残墙”、“读书石”、“常青树”是这里幸存的三大遗迹,鉴证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小井红军医院,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面约6公里处。它是由原来的茅坪、大井两个医务所扩建而成的。最初取名为“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医院全采用木质结构,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有32间病房。我们能够看到的是1967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后的小井红军医院。经历数十年风雨,灰黑色的小井医院默默伫立,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与忠烈,仿佛一直述说着曾经的腥风血雨。医院里,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用了又用的绷带,红军将士们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一群鲜活的生命向我们走来。他们穿着自制的粗布衣,戴着变了形的八角帽,清瘦而结实的脸庞充满着坚定、乐观、自信的神情……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情景,仿佛清晰呈现在眼前。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在多次进攻不得手的情况下,买通了宁冈县斜源村一游民带路,绕过红军正面阵地偷袭了小井村。在医院养伤的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共130多人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手。那一天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敌军对我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英勇就义,最小的年仅14岁。在小井医院的不远处,“小井红军烈士之墓”傲然伫立,130多名烈士,没有生平简介,甚至没有留下姓名,但有苍松翠柏、涓涓溪流,静静守护着长眠于此的英魂。

       我们观看了以《井冈丰碑》为题的音像教学记录片,全片由“引兵上井冈”、“艰苦的岁月”、“激流归大海”、“热血铸忠诚”和“永远的井冈山”五个篇章组成。通过学习,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开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在“缅怀与追忆、传承与展望”红军后代面对面访谈教学中,革命烈士袁文才同志的曾孙女袁婧嬿、王佐同志的曾孙王华文分别回顾了自己曾祖父当年一些事迹,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英雄。

      老红军江治华烈士的孙女江满凤用她的亲身经历解为我们读了革命意志的传承。江满凤是一位景区保洁员,普通得就像汪洋中的一滴水,但是说起她,五百里井冈无人不知。江满凤的爷爷江治华1927年参加革命,是红军中的文艺宣传兵。1929年随主力红军下山后,给家中寄过最后一封书信,以后是死是活就再也杳无音讯,惟一留给家里人的就是一本记录了30多首歌谣的歌本。江满凤把爷爷留下来的歌本当作珍宝,精心保藏,时时翻阅。忙碌工作之余,江满凤仅有的爱好就是哼唱爷爷记下的歌。一唱起爷爷的红歌,她就觉得浑身都是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正是爷爷江治华当年创作的歌曲,也成为江满风喜欢唱的歌,江满凤把这一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唱进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成名之后的江满凤,仍然是一名景区保洁员,自己过着朴素的生活,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资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曾志同志的孙子石金龙,讲述奶奶和他几次相聚的点点滴滴。曾志为了革命,将亲子含泪送人,失散23年后才得重聚,已是高 官的母亲却不徇私情,让儿子继续务农终生;亲孙子想办个“农转非”,曾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奶奶却婉拒;去世后,她留下遗言“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

      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怕吃苦,不畏酷刑,不怕牺牲,有时候还显得不近人情?而我呢,我的信仰是什么?我的奋斗目标又是什么?在不断的学习与扪心自问中,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为了最普通的劳苦大众,为了最广大的人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即便渺小,也是崇高。

食品系研究生党支部  刘柳

201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