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并聆听了井冈山大学李忠教授做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报道。随后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学员们分别参观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对毛泽东、朱德、曾志、张子清等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充满敬仰之情;参观茨坪、大井及茅坪毛泽东同志故居;站在黄洋界哨口,耳边回响的隆隆炮声,让学员们体会到什么是“军民乃胜利之本”;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再听朱德扁担的故事,感受我军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的历程;走访红军小井医院、拜谒红军烈士墓,学员们聆听小井医院一百多伤病员的感人事迹,不禁潸然泪下。最后,学员们与井冈山革命后代进行了互动访谈,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感受到了井冈山人民的朴实与真诚。
在上述活动中,给我感受最深,最有震撼的还是在八角楼上驻足的短短十几分钟。站在简陋矮小的八角楼里,当我用手触摸到房间的墙壁时,仿佛在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思绪良多。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八角楼上》。“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写下的这些光辉著作包括:《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是不会相信这么伟大的著作是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如果不是亲自读一读这些著作,你不会相信在这样偏僻的小山村里竟然能产生这么深邃的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
对比伟人,我不禁要问,如果换成是我,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干什么呢?答案无非就是,怎样才能离开这座大山,去到大城市,找个好工作,养家糊口,生活的好一点。这种想法也许本没有错。但是,平凡人和伟人的差别也就呈现出来啦。有没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有了信念应当怎样去做,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信念,这些问题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也就是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份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上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那么,我或者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志向调整一下呢。最后,我以这样一句话来结尾:“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
史继富